锂金属
-
忻获麟教授:纳米-原子尺度下首次揭密“锂沉积形核新机制”
【研究背景】 锂金属的形核与生长动力学直接决定了锂金属的微观沉积行为和宏观电池性能。深入理解锂金属的形核与生长机制对于调控锂金属微观沉积形貌和设计新型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
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钱骥研究员AM:新型冷粘合策略在温和条件下构筑高稳定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界面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型储能装置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技术成熟、性能优异的电池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液…
-
深入研究在高浓度电解质中锂金属在电沉积和溶解过程中的传质过程
【研究背景】 锂金属因具有最低的标准电极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和密度(0.534 g cm–3),以及大容量(3860 mA h g–1)而成为了可充电电池的理想负…
-
南京大学Nano Lett.:多环芳烃原位构筑锂金属人工SEI膜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推动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但人们仍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存在焦虑,这就迫切需要寻求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锂金属电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具有38…
-
王春生团队:调整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界面疏锂性
锂离子电池(LIB)的应用已从电子产品扩展到电动汽车(EV)。为缓解安全顾虑和“续航焦虑”,固态锂电池(SSLB)成为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在所有无机固态电解质(SSE)中,石榴石SS…
-
利用能带对齐改善固态电解质-锂金属界面
【研究背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B)是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系统。然而,使用锂金属负极(LMA)和无机固态电解质(SSE)制造全固态电池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因为这两者的直接接触…
-
负极双层SEI+正极CEI,构建高性能Li|NCM811全电池
第一作者:Saehun Kim 通讯作者:Nam-Soon Choia 通讯单位:韩国科学技术高等研究院 锂金属由于其高容量和低还原电位,是实现高能可充电电池不可或缺的负极材料。然…
-
锂金属沉积导致固态电解质裂纹产生原位观察
【研究背景】 金属锂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势(‒3.04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以金属锂为负极的固态电池(SSB)被认为是高…
-
厦门大学彭栋梁&谢清水团队AFM:离子整流层引导无枝晶反向锂金属沉积
锂金属由于具有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势(-3.04 V,对标准氢电极),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高比能负极材料之一。锂金属的表面能低且扩散能垒高,导致锂沉积…
-
北大陈继涛教授团队:“双管齐下”,为非晶锂簇构建高效沉积中心与稳健“铠甲”以实现超稳定的无枝晶循环
【研究背景】 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是电化学储能的方向标。锂金属材料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 mAh g-1,电化学电位低至-3.04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被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