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负极
-
硅负极表面高效构建稳定SEI膜的新思路
【研究背景】 在二次离子电池运行过程中,当电极在远离电解质热力学稳定极限的极端电势下工作时,电解质会发生分解并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SEI膜的持续积累是降低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四川大学刘慰等:硅负极表面化学
“双碳”目标对储能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基于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理论极限,来源广泛、储锂容量高的硅基负极材料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广泛的研究探索,已…
-
傲慢还是偏见?石墨可以,NMC可以,为啥Si不可以?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包括石墨(Gr)、三元材料等)通常采用PVDF作为首选粘合剂,然而,大量的实验表明:PVDF粘结剂与硅(Si)负极材料并不兼容。原因有三:1) PVDF和Si…
-
祝红丽课题组:基于硅负极的具有电池级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
当前对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如火如荼,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为了实现高能量密度,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至关重要。锂金属和硅具有超高的比容量,是最有前景的两种…
-
明胶碳网络助力实用型锂电硅负极,与LiCoO2组装的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537Wh/kg
由于超高的理论容量和更加安全的锂化电位,硅负极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锂合金化的储锂机制,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高达300%),…
-
崔屹Nature Energy:硅负极的发展历史及商业化前景
通讯作者:崔屹 通讯单位:美国斯坦福大学 一、硅负极早期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硅(Si)比容量大约是如今已经商业化的石墨负极10倍,但其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过几…
-
硅负极材料的崛起,从今日这篇Science开始!
第一作者:Darren H. S. Tan 通讯作者:Zheng Chen (陈政), Ying Shirley Meng (孟颖) 通讯单位:UCSD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研…
-
羟基乙叉二膦酸:一种可以消除硅负极中HF的多功能界面修饰剂
【研究背景】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硅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因其比容量高、工作电位适中且储量丰富。然而,在充放…
-
厦大:定向约束锂离子的嵌入方向,实现高性能锂电硅负极
【研究背景】 便携式电子和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以及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性能是发展先进锂离子电池简单有效的途径。硅…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硅负极表面构建更强导Li+和更具弹性的SEI
第一作者:Guang Yang 通讯作者:Guang Yang, Jagjit Nanda 通讯单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硅(Si)具有极高的理论储锂容量(Li15Si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