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归档:2023年1月19日
-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林扬明课题组城聘博后
实验室简介 能源催化与转化课题组成立于2021年,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毗邻华侨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要从事表面催化化学,如稀土催化、制氢催化、碳基结构材料等领域…
-
西工大清洁能源研究院(苏州太仓)谢科予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罗建平教授AFM:中空管状蒽醌类聚合物提升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附招聘)
【研究背景】 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容量和负载逐渐达到极限,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电池系统高能量密度的要求。锂硫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广泛而廉价的原材料来源,极具应…
-
悉尼科技大学汪国秀课题组:缺陷调控Fe-N-C单原子催化剂实现氧还原反应长耐久性
【研究背景】 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原子利用效率高、电子结构特殊、活性中心均质、配位不饱和等特点,已广泛研究用于催化和电化学器件中。SACs在催化氧还原反应上与活性金属局域环…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成冈&孙睿敏团队AF M:基于“水解-氧化”耦合反应构建拥有优异储钠性能的VS2/VOx异质结构
【研究背景】 钠离子电池由于储量丰富,成本低,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在大规模储能中拥有广阔发展前景。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其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储钠负极材料。然而,…
-
涂江平教授课题组:Cu和Br元素 共取代助力高性能硫银锗矿类型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研究背景】 硫化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适当的机械强度和高温稳定性,被认为是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最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尽管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已经取得了显…
-
李福军研究员JACS:基于金属和配体双活性位点的二维MOF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背景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是由多齿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聚合物分子。MOF作为一种…
-
通用汽车研发中心:粘结剂含量不同如何影响电池性能
第一作者:Anita Li 通讯作者:Anita Li 通讯单位:美国密歇根大学 【研究背景】 硅负极被视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技术的下一个进步,由于其具有三倍的体积容量,十倍的重量容量…
-
LG公司:放弃固态,押宝锂硫,2027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供应商LG将要开发具有现有两倍续航里程的Li-S电池,而不是最初选择的固态电池。同时,LG对Li-S电池研究充满信心,计划在2027年大规模生产之前克服现有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