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归档:2023年1月16日
-
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团队Nano Energy:电极微环境工程提升CO2电催化转化能力
【研究背景】 大气中CO2浓度的不断提高,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将人为的CO2转化为甲酸是一条具有高技术经济价值的路线,同时可生产…
-
詹亮课题组ACS Nano:心窍通明迈克烯,离子硫转并疾驱–MXene基异质结构作为锂离子动力泵实现高效硫/硫化物转化
【研究背景】 锂硫(Li–S)电池是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因硫的低成本、超高的理论容量(1675 mAh g-1),高能量密度(2600Wh kg-1)等优势,但其存在的库仑…
-
厦门大学杨勇教授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可充锂金属电池中气体诱导的非活性锂形成机制
【研究背景】 界面性质决定了电化学系统的各种功能。锂金属负极提供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势,但锂金属和液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不相容性会导致剧烈的副反应,使得活性锂持续转化为“死…
-
尉海军教授JACS:分子自组装“醚基聚轮烷”固体电解质用于锂金属电池
【研究背景】 聚环氧乙烷(PEO)是研究较早的一类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强的锂盐解离能力。其分子结构是由连续的醚氧链段(EO, –CH2CH2O–)组成,锂离子可与链…
-
北大黄富强/MIT李巨/清华董岩皓Nature Energy:渗镧稳定高压锂电正极
【文章背景】 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类电子器件的续航能力取决于电池的能量密度。随着消费者对续航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能量密度成为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关键在于开发高电压正极材料。然而,在高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