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型
-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许恒辉最新ESM:二维快离子导体屏蔽锂枝晶,助力固态电池长循环
第一作者:江博闻 通讯作者:黄云辉、许恒辉 通讯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背景】 聚合物电解质(SPE)与锂金属负极的研究始于锂电池发展的初期,然而数十年的研究仍未实现全固态锂金属…
-
使用LLZO的全固态电池衰减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固态电解质(SSEs)本身比液态电解液安全性更高,使用SSEs制造的全固态锂电池(SSLBs)可以使用金属锂作为阳极以提高其能量密度,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Li7La…
-
固态电池也会发生热失控?从界面相和电极串扰研究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
第一作者:Bairav S. Vishnugopi 通讯作者:Partha P. Mukherjer 通讯单位:美国普渡大学 【研究背景】 使用不易燃的无机固体电解质(SE)开发固…
-
孙学良团队Advanced Materials观点:提高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实现富锂锰基固态电极在卤化物全固态电池中稳定运行
第一作者:余睿智、王长虹、段惠、姜明和张安邦 通讯作者:王建涛*、李喜飞*、Chandra Veer Singh*和孙学良* 单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加拿大Glab…
-
哈工大王家钧National Science Review:迂曲梯度电极结构设计实现高电化学活性固态电池
【研究背景】 储能系统中对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不断追求,致使全固态锂电池的快速发展。尽管先进固态电池的探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固态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高离子传输阻力,导致固…
-
最新Angew:“晶界电子绝缘”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长长达2600周
【研究背景】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LIBs)技术,全固态锂电池(ASSLBs)使用不可燃固态电解质(SSEs)匹配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使其备受关注。在不同的SSE…
-
杨勇教授AEnM综述: 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电化学-机械应力的起源及其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 (LIB) 自1991年被索尼公司商业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 (EV) 和电网储能系统。尽管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
-
全固态电池中材料相变和微观结构演变:同步辐射成像原位追踪
第一作者:张政刚,董康 通讯作者:董康,Prof. Philipp Adelhelm 通讯单位: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亥姆赫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所 【研究背景】 全固态电池凭借其高安…
-
孙学良院士/王春生教授:无机全固态软包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插层化学的锂离子电池(LIBs)在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增加到260~3…
-
厦门大学杨勇教授:揭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高镍正极由界面至体相的衰退机理
【研究背景】 层状高镍三元材料(LiNi1-y-zCoyMnzO2,1–y–z ≥ 0.8)被认为是全固态电池(ASSB)中最具前景的候选正极材料之一;然而,高镍正极在高截止电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