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科研汪:熬夜增加死亡和老年痴呆风险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熬夜都是家常便饭。但考虑到健康,小编还是想和大家聊一聊熬夜的话题。

硕博生通宵做实验或者写文章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些老师平时也是工作到深夜。但是,你有是否知晓熬夜具体会带来啥后果?

首先是两个坏消息,最近西北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在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上的论文中[1],认为长期熬夜的“夜猫子”可能会患上多种不同的疾病,诸如糖尿病、精神疾病、心脏病。甚至与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死亡风险都增加了10%。还有,发表在PNAS 上的一项研究[2]表明晚上不好好睡觉可能会导致体内生成更多与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有关的蛋白质,这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增加。

也有人说,那些已经表现出心血管症状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持续熬夜才容易引起猝死,熬夜只是猝死的诱因而非其根源。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够肆无忌惮的熬夜,因为熬夜虽不会致死但是会增加猝死风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2013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3]表明睡眠可以有效的清除大脑中的有害废物,在小白鼠试验中清醒的时候大脑排除的废物数量远远低于其睡眠的时候(清醒时只排出了5%的废物)。向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小白鼠致敬!

中医认为:人体有阴阳平衡,要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晚上12点必须熟睡,人体的内分泌才能够正常进行,排毒和器官的自我修复也在这个时候。如果熬夜,排毒及内脏器官的自我修复就无法正常进行,第二天会很疲倦,所以要早睡。当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代谢能力渐渐恢复,如果还不起床,肌肉细胞就会有饥饿感,影响正常代谢,也会觉得累,所以提倡早睡早起!

科研尚未成功,别总拿年轻当借口,要知道身体才是科研的本钱,量力而行!

 

后记:

此文定稿后,闻得某高校研二学生熬夜猝死,不想多说什么!逝者安息!

 

本文由能源学人编辑zhangjunbo555发布整理,非特别说明为独家版权,转请注明出处:https://nyxr-home.com/6984.html

参考文献:
(0)
上一篇 2018年5月13日 下午2:25
下一篇 2018年5月13日 下午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