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介绍】
如何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高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得到了许多关注,并极大地影响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有关发展策略。当前,已经开发了数百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并展现出不同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空间。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发新型、高活性的多功能电极材料已成为实现高效能源存储和转换的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正极材料在金属-离子电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该电池产品的最终性能指标。此外,在商用锂离子电池(LIB)设备中,正极材料约占整块电池成本的40%。与快速发展的负极材料相比,正极材料发展相对缓慢。迄今为止,仅成功开发了一些具有层状结构或开放骨架的碱金属化合物,如LiCoO2(LCO)、LiFePO4(LFP)、Na3V2(PO4)3(NVP)和富镍层
与传统的无机正极材料相比,晶态多孔聚合物正极材料,尤其是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COFs)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独特的组分可设计性、结构多样性和高孔隙率等优势,将为寻找适用于金属-离子电池的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巨大潜力。例如,MOF/COF-基正极的电化学性质可通过不同的官能团和多孔结构合理调节。此外,分子-水平的可设计性也能够用来调节平台电压、电子传导率等相关性能参数。但是,由于在高电压下的不稳定性及缺乏合适的可逆活性位点,将他们直接作为金属-离子电池的正极要比负极发展缓慢得多。最近,有文章报道了MOFs和COFs中的一些有机/金属单元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较高的工作电压和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此外,考虑到它们在极端条件下的不稳定特征,将其作为自-牺牲模板来制备无机功能正极材料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图1显示了基于MOF/COF-基正极在金属-离子电池中的主要进展。


2021-03-14
2021-02-06
2021-02-19
2021-01-04
2020-11-03
2020-10-22
2020-10-16
2020-08-22
2020-07-11
20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