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移动设备。LiMnPO4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701Wh kg-1), 优良的循环稳定性,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备受瞩目。与其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类似,其本征缺陷制约了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多级分层结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互交联的网状结构,可以为电子和离子的传输提供更多的通道,有利于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然而,多级分层结构很少应用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上,主要原因在于多级分层结构不好实现。
近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罗绍华教授团队,以多级分层结构为设计思路,将蜂窝状的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引入到锂电正极材料LiMnPO4中,以AAO为模板首次制备出多级分层结构LiMnPO4/C纳米棒。该纳米棒状正极材料具有均匀的碳包覆,较大的(010)晶面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且相互间交错分布构成多级分层结构。在0.05 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56.8 mAh g-1。在1 C下循环100周,仍能释放123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7.5%。10 C下仍能释放91.7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实现了大倍率充放电下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种设计思路也可扩展至其它正极材料,为功能材料的多级分层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对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相关成果以“Facile synthesis of carbon-LiMnPO4 nanorod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s a cathode for high-performance Li-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Electrochimica Acta上。